“朝三暮四”这个词汇,也许很多人在小学班里就曾遇到,那么“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?”你们知道吗?
其实,一个意思是增加变通,针对对方的策略调整。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,虽然过程变了,实际贡献并没有变,仅仅在形式上做了些调整。
“朝三暮四”最初出现在《庄子·内篇·逍遥游》这篇文章中。《逍遥游》所说:“时人则谓我‘好无恒乎’,我固知有恒矣。而子不知所谓恒之恒,而我恒也,故谓希夷。”既然是说恒的问题,那就需明确时间概念。
在庄子的理论里,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的变化存在于“三”、“四”中。以“三”、“四”代指时间,这是庄子时期的文化背景,后世也有很多文化背景下用“三”、“四”作为序数的说法,比如我们现在吃饭的“一两三”就是如此用法。
结合《逍遥游》上下文,“朝三暮四”是三次养猪过程,第一次告诉猪:“我会朝你们扔三个东西(可以是青菜、草等)”,猪就会“期盼”着等待主人莅临;第二次告诉猪:“我会朝你们扔四个东西”,猪们早已“熟练”了,心中“有数”,仍会期盼主人莅临;第三次,主人再改变出奇招,扔掉的东西只有两个。于是就有了“朝三暮四”的故事,告诉我们在对付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环境,需要变通策略,合理用智慧。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与智慧的一大特点。